刘红凛丨2035远景目标:新的历史方位与新的时代使命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前提下,有效实现以代表型、使命型、责任型、先进型、现代大众型无产阶级政党等为显著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之间的共建、互动与同频共振。
作者
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
摘自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期上
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前提下,有效实现以代表型、使命型、责任型、先进型、现代大众型无产阶级政党等为显著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之间的共建、互动与同频共振。这要求我们,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更要根据“新四个全面”要求,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要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相辅相成的高度来统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
性质与基本特点
国情与党情、国体与政体等决定着我国的现代化本质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我国国情、党情与政权性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概括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少具有六大显著特征。第一,我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民族复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第二,我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强国的历史转变过程。人口多、底子薄、“东西南北中”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第三,我国现代化建设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发展过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可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三部曲与阶段特征。第四,我国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由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根本宗旨与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从根本上看,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我国现代化是以经济建设与物质文明为基础,致力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有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认识与深化过程。第六,我国现代化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与西方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殖民掠夺的现代化道路明显不同。依靠自力更生、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的郑重选择,也是对世界人民的郑重承诺。
从党的初心使命角度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接力与拾级而上
从初心使命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1921年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大任,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使命型政党,更是代表型、责任型、先进型政党,也是现代大众型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从政党类型学角度看,无产阶级政党是现代大众型政党的典型代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最为先进的政治组织。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角度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致力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完善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使然,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责任与执政责任使然。在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饱受百年战乱与殖民掠夺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民族复兴的根本任务与基本途径就是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持续接力的发展过程。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既要求接续接力与长期努力,更需要制定与实施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只有通过一个一个具体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才能不断拾级而上、为完成中长远目标创造条件。在我国,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线与总目标,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保持战略定力、科学谋划发展,不仅制定与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勾画出“十四五”发展蓝图,逐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而且明确制定并不断细化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步骤。如1964年底,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就初步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设想。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细化与校准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客观上形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三步战略”与“小三步战略”。所谓“小三步战略”,即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其中,“温饱问题”已经在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已经在1995年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底已经实现。所谓“大三步战略”,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大步”,从而形成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大三步战略”。这一战略目标规划是对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继承与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正确认识2035年远景目标的历史方位、基本要求与面临的突出问题
2035年远景目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有整体性要求,也有具体要求。从整体性要求看,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整体性要求,是建立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四个自信”基础之上的;没有“四个自信”,便难以谋长远。从具体要求看,2035年远景目标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和平外交等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其中,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要求是建立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求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一基本要求是建立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基础之上的,要求到2035年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并且以完善的制度来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求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一基本要求是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基础之上的,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人民的思想行为之中。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基本要求是建立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础之上的。
要深刻认识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关系、党内与党外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以及未来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既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远景规划的基本要求来认识,更要结合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全局来审视。从国情看,“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够发达,城乡区域差距、东西部差距、贫富收入差距等较大,可持续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压力大,科教兴国与科技强国任重道远,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法制建设都有待完善,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够协调问题,等等,仍是制约实现远景目标的主要国情因素。就党情看,如何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始终维护党内团结统一与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如何造就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何有效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等历史性课题等,如何有效解决好干群关系与党群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克服“为官不为”现象,如何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创新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克服新的“本领恐慌”现象,等等,都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世情看,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东升西降”之趋势,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关系、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关系、中美竞争与合作关系、我国地缘政治与周边和谐稳定关系、各国竞争与合作关系,如何构建国际政治新格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都是实现远景目标面临的突出国际问题。
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各项建设
我国要实现远景目标规划,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我国制度优势,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际环境与矛盾变化等来统筹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保持战略定力,树立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要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要从治党治国治军相辅相成的高度来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首先,必须站在新高度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2014年12月,首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然要“升级换代”。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而形成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新的战略布局,也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大举措。需强调指出的是,随着战略目标的升级,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战略举措的要求必然有所提高。
其次,必须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今天看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既有一个“时间差”,也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既要有效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更要着力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建设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有效解决好各项建设之间、各项文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最后,必须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相辅相成、治党治国治军相辅相成的高度来统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使之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世界一流的军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以强大有力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其中,党的建设最为关键,因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整体的、系统的“大党建观”,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间的关系,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并协同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克服“就事论事”乃至“九龙治水”现象,切实增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创造性与实效性;还要注意以代表型、使命型、责任型、现代型、先进型为显著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政党与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之间的共建与互动,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都是置身于国家和社会之中的。
往期推荐
沈江平 金星宇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动能解码——内涵样态、运行机制与优势彰显的三重审视